拦阻网或“天钩”回收
撞网回收指的是无人机在地面无线设备和自动引导设备的引导下,逐渐降低高度,减小速度,然后正对着拦截网飞去,从而达到回收的目的。完整的拦阻网系统通常由拦阻网/绳、能量吸收装置和自动引导设备组成,可以使无人机在撞网后,速度很快降为零,且不受场地限制,尤其适用于舰上回收。但由于网的面积有限,在气象状况不好时,难以保证无人机准确入网。一旦出现偏差,撞击到其他设施,后果不堪设想。
绳钩回收指的是利用绳索抓捕无人机翼尖小钩来实现回收的一种方式,主要由回收绳、吸能缓冲装置、导引装置等组成,占用空间小,且不易受天气影响。去年,波音的子公司Insitu公布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无人机发射和绳钩回收系统——FLARES。该系统既可以作为固定翼无人机的发射台,又可以对无人机进行回收。去年八月,Insitu公司利用“扫描鹰”无人机对FLARES进行了一系列测试。测试期间,下方搭载了“扫描鹰”的FLARES直接飞上空中,开始盘旋,“扫描鹰”随之加速,最后脱离飞出。FLARES飞回发射基台,在操作人员将回收系统固定在其底部后,FLARES再次升空准备回收无人机。当无人机飞来时,回收绳会抓住固定翼中的一翼,工作人员随后立即操作地面上的滑轮组,从而减轻缆绳的张力。滑轮系统的工作原理类似于一个钓鱼杆的线轴,可以在捕获无人机的过程中吸收无人机的动量。

气垫着陆
2o世纪70年代出现了气垫车、气垫船,它们利用气垫效应离开地面或水面腾空行驶。无人机气垫着陆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在无人机的机腹四周装上"橡胶裙边。,中间有一个带孔的气囊,发动机把空气压人气囊,压缩空气从囊孔喷出,在机腹下形成高压空气区——气垫,气垫能够支托无人机贴近地面,而不与地面发生猛烈撞击。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用澳大利亚的"金迪维克"无人机作为气垫着陆的研究机,进行气垫着陆项目试验研究,取得较大成绩。气垫着陆的最大优点是,无人机能在未经平整的地面、泥地、冰雪地或水上着陆,不受地形条件限制。此外,不受无人机大小、重量限制,且回收率高,据说可以达到1分钟 1架次,而空中回收则是1小时1架次。
气囊不仅可以配合降落伞使用,也可以单独作为一种着陆方式使用。这种方式不需要起落架和降落伞,无人机在着陆前打开气囊,然后直接触地即可借此实现缓冲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依靠气囊直接着陆,缓冲能力有限,只适用于微小型无人机。

垂直着陆回收
垂直着陆回收方式只需小面积回收场地,因不受回收区地形条件的限制而特别受到军方青睐。这种回收方式有两种类型:
(1)旋翼航空器垂直着陆
这种着陆方式的特点是以旋翼旋转作为获取升力的来源,操纵旋翼的旋转速度,使无人机垂直着陆。
(2)固定翼垂直着陆
此种垂直着陆方式的特点是以发动机推力直接抵消重力。这种着陆方式又可分成两类一是在无人机上配备着陆时用的专用发动机,着陆时,控制机上的主发动机和专用发动机的油门、使其在主发动机推力的垂直分力和专用发动机推力的共同作用下,减速、垂直着陆;二是在回收时成垂直姿态,在发动机推力的垂直分力作用下,减速、垂直着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