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动态
搜索 分类
揭秘:无人机“炼成术”
来源:泡泡网无人机频道2015-09-042015-09-04

   【决定飞机命运的一颗滚珠——制造新理念“抗疲劳制造”】

  78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业,正带着团队完成着一个从300小时到4000小时的跨越试验——提高飞机发动机主轴承的使用寿命。

  轴承上任何一个小的损伤,都可能带来致命的灾难。“一个轴承上的22个珠子,只要有一个坏了,一下飞机就没了掉了,几秒钟的事。”

      历史上的诸多空难,都是因为关键构件使用到一定年限后,发生疲劳失效引起的。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人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搞制造技术研究,他们用了整整22年研发出了“表面完整性制造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关键构件和装备的使用寿命,而且借由这项技术完成了工业水平的整体升级。

  在美国人的基础上,赵振业他们现在提出一种新的“抗疲劳制造”理念。厂房里工作人员们正在借助这个设备,将碳原子打入轴承内圈和滚珠的表层,外形看不出任何变化,但其内部性状和硬度已经完全改变。

    “除了控制表面完整性,还要控制表面变质层。通常只要加工,就会让材料表面下的一层发生性状改变,如果能让它的疲劳寿命更长,可靠性就能更高。” 每次说起抗疲劳制造,赵振业都很兴奋,现在他们已经能将一些关键构件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十几倍到几十倍。

  纵观全球,德国制造以耐用、安全和精密闻名,其背后是专注标准的制造内涵,全球三分之二的国际机械制造标准出自德国人之手。而日本,则将精益求精的匠人文化注入到工业生产中。代表着高品质的日本制造也被全球所认可。

  年近八旬的赵振业坚信,中国工业,同样需要有一种追求精湛的制造基因,而这种基因也来源于科技对材料的提升。

     【拥抱无人机时代——“翼龙”无人机实弹打靶首次公开】

  穿越内蒙古西部的戈壁。黄云和他的团队,今天要在这片沙漠里,进行“翼龙”无人机的挂弹试飞。
      没有盲区的眼睛,配合14米的超长机翼,“翼龙”可以在空中滞留20小时,执行远距离侦察任务。然而,与国际水平相比,真正让黄云他们引以为傲的,是“翼龙”的打击能力。“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察打一体化,如果纯粹侦察飞机,侦察完了又指示别的飞机来攻击,可能目标就会跑掉。对它来说,找好目标,就可以立即攻击。”
 无人机,这是一个所有航空大国都在争抢的未来市场。能否准确击中目标,挂弹的种类是否多样,都在考量“无人机”先进性。目前,“翼龙”无人机可以挂八种不一样的炸弹或者导弹。
此刻,试飞员周殿学正在距离机场500米的这个地面站里,操控着“翼龙”。能否成功命中目标,全靠试飞员的技术和经验。“因为你没有坐在座舱里,没有动感,只能靠各个系统反馈回来的数据,来综合判断故障到底有多严重,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

      尽管无人机采用了大量智能技术,可以根据规划好的航线自动起降和飞行,但如果出现故障,依然需要经验丰富的驾驶员来操控。无人机研发之初,就连美国人都认为,它可以像电子游戏里的飞机一样,只需简单培训就能驾驭,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位置信息出现故障,有经验的飞行员,就可以最大限度找到位置,把它飞回来,或者在一个平坦的地方迫降,尽量减少无人机的损失,如果没有飞行经验,就只能原地盘旋,不知道怎么飞了”。

  作为军事大国,美国在无人机的研发上一直处在世界领先水平,拥有的无人机机型和种类目前全球最多,其中最著名的“捕食者”无人机,在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中因制造“斩首行动”而闻名天下。紧随美国其后,俄罗斯、法国、以色列等国家都在发展无人作战平台。

  未来战场上,谁拥有无人机,谁就有可能掌握制空权。
历经六十年磨砺,中国航空工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从航空大国成为航空强国,还需要跨越哪些障碍?从新材料研发,到融入全球产业链,我们怎样才能打造一个升级版的航空新世界?

2/2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

相关资讯

更多无人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