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安全
搜索 分类
民用无人机火爆背后的冷思考
2015-08-122015-08-12


“无人机+产业”融合应运而生

       在国内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近年来,国内民用无人机在物流、餐饮、保险查勘等新领域的尝试应用纷纷出现,海外新科技巨头也开始涉足无人机的应用和开发。

      Facebook日前宣布,第一架完整的无人机已制造完成,其翼展达到了波音737的水平,将向全球最偏远的地区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

     种种迹象显示,‘无人机+行业’应用将是无人机未来真正的刚需。有专家分析指出,从专业级市场上来看,未来无人机的应用将会出现更多的细分领域,在与多行业实现紧密融合后,无人机专业级市场将会迎来收益爆发期。

      与此同时,专业级的无人机消费市场还会迎来更多的创新应用。如在数据的挖掘上,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应用上,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服务将形成大数据为企业的发展和决策作出必要的支持。

      有业内人士预计,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突破,国内无人机市场将快速增长。在航空装备无人化、小型化和智能化的趋势下,未来20年我国民用无人机需求有望达到460亿元。

民用无人机管理盲点日益凸显

      在民用无人机市场坐拥广阔前景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就是安全隐患也逐渐显现。各地频频曝出的因无人机操控失误引起的坠机事件,不仅引发了航空领域管制的话题,也对其安全性提出挑战。

     2013年12月29日,北京首都机场以东空域,一架无人机飞行致使十余个航班延迟起飞,两个航班紧急实施空中避让。事后,放飞无人机的4名当事人,涉嫌“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起诉。

     据了解,目前,我国低空领域尚未对民用航空器开放,对民用无人机管理,多是参照2013年11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办法》。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该办法的出台当初主要是针对航模的管理,不允许飞行器携带拍摄设备。 然而,近年来,由于生产技术日趋先进,无人机的搭载和续航能力不断提升,操控距离成倍增加,飞行高度越来越高,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大。以各大卫视 最为火爆的真人秀拍摄为例,大场景、长距离的拍摄和录制基本上都有无人机的身影。

“无人机+”的发展瓶颈和突破方向


     事实上,现阶段国内无人机应用基本面临着“适航认证没有统一标准”、“作业运营缺少合法实体”、“操控培训亟待完善”、“空域管理难以实施”等诸多限制。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些限制因素的根源在于安全监管的困难,解决的方向在于我国低空开放政策的推行和相关配套特别是安全设施的完善。此外,无人机业内在开展飞行作业时执行通用航空法规的比例几乎为零。

     因此,受这些客观因素的限制,现阶段“无人机+”理念很难像“互联网+”那样成为全面推行的发展战略,但无人机所涉及的应用领域和市场前景,已成为低空政策改革强劲的需求动力。

    对此,有专家建议,我国对民用无人机的管理,如市场准入、适航认证、飞行资质以及飞行器的技术参数、专利保护等,亟待从国家层面和行业标准进行立法规范,理性分析无人机应用客观限制因素及其对策、探索突破方向,引导无人机这一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
2/2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

相关资讯

更多无人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