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人机送货何时能普及?
主持人:大家之前也看到过无人机送货的新闻,无人机能填补现在物流领域的哪一块缺口呢?或者说能不能很快就普及成为一个常见的一种方式?
彭斌:今天大部分人认识极飞,多是认识“极飞农业”。其实极飞在2012年开始跟国内非常知名的快递公司,合作了两年多的物流无人机项目,我们前后试飞过约几万个起降。其实在中国做无人机快递,应该没有办法很快地实现无人机送货到个人,更多是在快递公司内部进行仓对仓的运送,特别是零单快递公司,他们有大量的包裹,尤其是两公斤以下的小包裹,所以大量仓与仓之间的快速转运应该是他们主要的核心。我一直认为物流无人机这个领域,未来一定是有非常非常好的前景。
王孟秋:这一方面我觉得彭总总结得非常到位,我也没有特别要加的。很多东西,像物流系统提高了,对消费者来说最直观的不是看到快递小哥换了人,只是每一单购物的成本变得更低了,这是对生活最直接的影响。
彭斌:之前看到很多的人说,我们要拿弹弓把无人机打下来,或者是无人机运货到家了以后,把快递和无人机一并收了。这个场景至少在短期内是遇不到的,因为无人机根本不会直接送到收货人家里,而是在一些特殊的场所里起降。它的安全性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保障,当然目前还有很多阻力,例如相关的管理规定仍在完善。毕竟物流无人机需要在人口密集的地方飞行,因此需要考虑飞行安全性的问题和一些政策瓶颈的问题。
无人机监管,怎么看?
主持人:无论是农业还是拍摄的领域,说到无人机有一个问题就是监管。
王孟秋:一个新的技术渗透到更多行业或者领域的时候,都会造成一些影响。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大多数监管条例制定的原则还是从安全性这个角度出发。我觉得安全性有两点,第一是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对使用者或者周边的人造成影响。所以像美国FAA2015年10月21号出的新规则,所有250克以上的无人机,在购买的时候需要实名注册,并交了年费才能购买。包括我们也有参与一些对话,在参与制定这些监管政策。
很多朋友跟我说,在北京6环以内是不准飞的,这里面是有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的。比如说像大家熟悉的360轴距大的无人机,其实它的负载能力是很强的,假设这一台无人机上捆绑了一些不应该捆绑的东西,去到了一些它不应该去到的地方,它能够造成的破坏还是很大的,而且根本不知道是谁干的,因为你看不到这个人。
监管问题对Hover Camera来说还好。因为说实话我们的东西把自己飞起来已经是很大的挑战了,多加20克都飞不起来。第二个它是靠wifi连接,所以在50米以内飞行。
彭斌:极飞的无人机和我朋友孟秋的无人机是差别蛮大的,因为我们无人机的载重特别大。P20 V2起飞重量大概是21-22千克,所以会面临监管的问题。
先给大家举个例子。在汽车发明的早期,也有类似的声音说汽车很不安全,所以当时的法律法规要求汽车前面站一个人,人在前面走,汽车按照人的速度开,或者汽车不能超过马车的速度。在如今,我们都会认为这是一个笑话,因为现在汽车行业已经足够成熟。今天无人机行业也是类似的情况,它还处于较早的阶段,仍有大量的政策、法规需要继续完善。过往的这么多年来,我们在探索无人机在农业、快递和安防等领域的过程中,一直与官方监管无人机的人和机构有接触,同时我们自己也做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第一,我们的无人机是超视距的。在新疆、河南等地大部分的农田里,田块的尺寸一般都是在一公里以上,而一般人的肉眼能够看到200-400米已经是视力非常好的了。我们的无人机是完全自主飞行的,按照预先设定的航线全程自动飞行,在飞行过程中不需要人为操控。通常它在农作物上方2米左右的地方飞行,从指定的起飞点起飞开始执行航线任务,自动飞到一公里以外,再飞回来,自动来回飞行喷洒,等电池或者药剂需要更换时,就会自动回来降落在预先设定的降落点。
它通过A2智能手持终端来操作,这是一个类似手机的工业级设备。在A2上简单点击滑动,它上传完信息到飞机后,飞机就自动启动了。启动以后就完全不需要人的遥控,它也没有遥控的可能性,只有一个按钮,就是让飞机掉下来。当然有紧急情况时,也可以把它呼唤回来。所以通过这种方式,能减少无人机可能被遥控飞行到某些特定区域的安全问题。此外,我们的飞机由后台系统统一管理,所以任何一台飞机在什么地方能飞,能下载哪一条航线,都是受控制和监管的。而我们也把无人机监控调度管理系统与相关部门去进行对接。有时候我们开会聊天也会调侃这个事情:农业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只有飞两米高,竹竿都能把它敲下来,那它是属于农机还是飞机呢?我们相信未来会有完善的法规和制度来规范这一块的事情,随着无人机的迅速发展,我们也在积极配合和推进无人机管理这一方面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