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送快递开始测试了
2019-11-112014年8月,谷歌公布了悄然实施了两年的“翼计划”送货无人机研发项目,表示希望在几年内推出小型无人机快递服务。谷歌送货无人机的原型机宽约1.5米,高约0.8米,有4个推进器,能从距地约46米的高度向地面递送包裹。2015年11月3日消息,谷歌公布了计划2017年推无人机送快递服务,这一项目计划被称作Project Wing。目前尚不清楚谷歌计划使用哪种类型的无人机或利用无人机投送哪些类型的包裹。Project Wing的细节于2014年开始浮现出来。这一项目最初由谷歌秘密研发部门Google X负责,据信目前已经交由Alphabet管理。谷歌自主开发了无人机,并在澳大利亚进行了试验。早些时候有媒体报道称,无人机将用于灾难救援或运送急需的医疗用品。谷歌设计的无人机能在空中盘旋,把包裹卸到地面。
德国快递业巨头DHL得到了政府支持, DHL已经把无人机快递变成现实,2014年9月26日,在德国小镇Norddeich,DHL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无人机快递试飞,主要向人烟稀少的小岛Juist运送药品。同年10月,DHL宣布将在德国实现无人机送货。该公司的四旋翼无人机可运载1.2公斤的货物,飞行时间可达45分钟,时速最高可达65千米,但该无人机并非完全脱离人力,依然受到地面工作人员的控制。
2015年2月,淘宝联合圆通速递,在北京、上海、广州部分区域开展了为期3天的无人机快递实验。该螺旋桨驱动无人机的型号为黑白机身,占地约0.25平方米。虽然后面还有快递大哥跟着跑,但至少无人机快递已不再是梦。
2015年6月30日,以色列的Flytrex公司已经正式开始提供送货无人机了。这款无人机名为Flytrex Sky,已于上周投入正式运营。它采用机载 3G 模块设计的机型,可以实现连网和云数据连接。用户可以使用特定的应用程序,实现送货方和收货方的对接,理论上讲只要有 3G 信号就可以完成。不过因为续航原因,它的飞行范围比较有限,只能飞行大约35分钟左右。这是一款消费级别的无人机,到手即飞,在无人机上固定好产品,通过一个安装的遥控发射器进行控制,和接收系统或 GSM 连接,并配备了一台 GoPro 相机,可以让用户通过第一人称视角进行控制。如果用户不想要自己操作,它还有自动驾驶模式,专用的应用软件可以检测到对方的详细坐标,放置好物品后只需要启动应用,它就会向对方飞去。这个应用可以适配 iOS 和 Android 设备。与顺丰、亚马逊使用的无人机在载重设计上有差异,相对于后者会在无人机上搭载箱子盛放货物,Flextrex Sky机身框架两侧装有四个挂钩,并且拥有两个自定义绑带,可以附挂各种小型、轻量级的包裹。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作为一款消费级别产品,它的售价也相对亲民,不足4000元(549美元)。
2015年7月7日,瑞士邮政宣布已经开始测试用无人机投递包裹,预计将在未来5年内投入全国范围内的使用。
2015年11月2日,澳大利亚邮政打算从明年开始,使用无人机为线上零售商提供配送货物服务,不过只针对部分社区。
法国邮政旗下的特快专递部门,GeoPost已经于2014年9月份在网上公开了他们在CEEMA进行的测试视频,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快递测试。
澳洲一家位于悉尼和内华达州的无人机运输公司Flirtey,于2013年推出了第一款6轴商用无人机,成立伊始便把市场定位在了无人机快递业务。他们从校园做起,用无人机快递帮你送课本,整个配送过程悉尼大学的学生可在google地图上实时追踪。
无人机配送服务也应运而生,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大学生创业团队研发无人机配送项目“linkall”,提出了一整套配送服务方案,用技术来弥补配送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方案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无人机,配送中心和客户端。据linkall研发团队介绍,在配送过程中,无人机在配送中心循环作业。配送返回后,无人机在其中进行损耗修复,更换电池,线路设定,然后再衔货物进行下一轮配送。为避免人为损坏无人机,linkall采用的办法同样是避开与客户直接接触。在客户家窗户上安装投递箱,无人机将货物直接投进投递箱中,客户再从另一个出口取出货物。目前的成本也远低于人们想象。据测算配送一次的平均消耗成本仅为0.3元,远远低于人工配送费用。而且,随着电池和配件性能提升,无人机的成本会越来越低。受政策和技术限制,在国内大规模应用难度很大,linkall会率先在美国开始商用合作。
众多企业趋之若鹜,无人机送快递的商业利润显而易见,但无人机送快递的实现,当前还是面临着许多的挑战。
一、技术方面:载重和续航
科技是无人机送快递理念实现的基础。据了解,目前企业测试用的无人机主要为四旋翼或八旋翼式,飞行高度在1000米以下,飞行半径在10公里上下,承重在10公斤以内,续航时间仅20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