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6分钟送血到位!自贡医院成功抢救一位失血量达2500m
2024-12-05华西都市报于
无人机清平航摄 测绘局连夜赶制救灾图
灾区建筑物损毁严重,地形变化非常大,救灾指挥和一线人员急需最新的影像资料。”昨日,四川省测绘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谢维挺向华西都市报记者展示了几张清平乡、小岗剑的无人机航拍影像图。
调出最近的资料,按最大精度标点,对无人飞机获取的数据进行正射影像调色、纠正、拼接、裁切、镶嵌等,设计人员制作好地图已经是18日凌晨了,工人们还要连夜印刷地图。
谢维挺说,及时准确的遥感数据,将为开展空中救援、指挥调度和向灾区空投食品和饮用水,实施医疗救助,营救被困群众,判释公路设施毁损情况、抢修道路,以及部署灾后规划重建等提供决策支持。
抽象数据变为直观的救灾地图
“当看到这些抽象的数据变为直观的救灾专题地图,分别送到省政府和省应急指挥部等相关部门,快速用于指挥决策抢险救灾时,心里的那块石头才暂时落了地。”省测绘局国土处处长倪文辉说,他们一刻也不敢懈怠,还要利用灾后航空影像,结合我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资料,快速对清平乡进行灾害遥感解译和评估。
“等待天气变晴,无人机还将对绵竹县清平乡,汶川县映秀镇、银杏乡,都江堰市龙池镇、虹口乡等重点区域进行航摄。”四川省遥感信息测绘院院长黄瑞金表示,测绘工作者还将利用不断获取的最新遥感影像,及时制作出山洪灾害前后影像对比图、山体滑坡专题地图、三维仿真地图等。
“遨游天府”曾在5·12发挥重要作用
“在每次航摄前,都要制定详细的航空摄影方案,并随时做好数据处理以及必需的实地测量的人员和装备准备。”昨日下午,由四川省遥感信息测绘院副院长蒋红兵带头的无人机组,已经到了都江堰,并选好了起飞点位,随时待命。
然而,受地理和天气条件的制约,无人机一直无法完成计划中的飞行任务。
“航空遥感其实就是一双了解灾情的眼睛。”在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内,省测绘局高级工程师谭明建指着一套被称为“遨游天府”的地理信息系统介绍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遨游天府”就在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紧邻指挥长的位置。
唐家山堰塞湖一度像一把利剑悬在灾区人民头顶,而测绘人员通过路径飞行、虚拟建筑物规划等功能,进行三维场景操作,模拟算出了唐家山堰塞湖的面积、体积及需要处理的坍塌土石方量等。此外,还制作了北川县城区三维实景模型、213国道(北川县城至映秀镇段)三维实景模型。
“‘遨游天府’已被我们视为无价之宝,全川仅此一套。”谭明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