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动态
搜索 分类
发烧友组装无人机 能航拍会救援
来源:都市晨报2015-06-09 11:02
  《爸爸去哪儿》等真人秀的热播,带火了用于航拍的“无人机”,轻便的身躯,概念化的造型,三维 空间的畅行,远程操控的可实现性……“无人机”所携带的每一条特性都堪称“酷炫”。我市高校教师郑茂金和朋友陈佳佳也制造出一架救援“无人机”,通过地面 站成像系统和遥控器的操控,精确锁定施救对象并投放救生圈。

  无人机精准投放救援材料

  昨天上午,记者在云龙湖畔见到了这台精巧的救援“无人机”以及它的制造者郑茂金和陈佳佳。“无人机”通体为黑色,支开后有4支对称分布的螺旋桨,整个机身高约0.6米,直径70厘米。“无人机”下部配有拍摄装置,并有3个支架套着一个救生圈。

  郑茂金告诉记者,他们的“无人机”主体采用黑色碳纤维材质,“这种材料比较轻盈,强度也高,整台机器的重量约有7公斤左右。”据郑茂金介绍,“无人机”的主要部件包括飞行控制器、云台、无线视频传输系统、地面站成像系统以及遥控器。

   两人在现场演示了救援“无人机”的模拟施救场面。在郑茂金启动遥控器后,救援“无人机”以直升飞机一样的垂直起降方式升上天空,大约在距离地面3米的高 度上,“无人机”平行飞到湖面上空。通过地面站成像系统在虚拟锁定一处施救点后,陈佳佳操控的另一台遥控器执行施放任务,随着原本套住救生圈的3个支架同 时放下,救生圈垂直落入湖面的指定位置。执行完任务的“无人机”在郑茂金的遥控下飞回陆地上空,并稳稳降落到地面设定好的下降平台上,整个过程只有十几 秒。

  “发烧友”自己研制组装做航拍

  35岁的郑茂金是徐州医学院病理学专业的老师,从小就迷上了航模,曾经梦想要成为一名飞行员,却由于近视而难圆飞行梦。工作以后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郑茂金对设计航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14年因为共同的爱好,郑茂金结识了另一位航模“发烧友”陈佳佳,由于两人恰好又都喜欢摄影,于是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聚在一起做设计、买材料、拼装、调试。2014年11月,经过1个月的忙碌,两人组装的第一架能够航拍的“无人机”成功起飞。

   “这架‘无人机’共有8支螺旋桨,直径1.2米,重量在10公斤左右,能够连续进行18分钟的航空拍摄,还有夜间拍摄模式。”郑茂金说,首次组装获得成 功后,他俩又进一步改进了技术,制作了一架6支螺旋桨的“无人机”,航行时间提高到了半小时,并且用它对徐州的奥体中心、云龙湖、音乐厅、大龙湖及徐州医 学院等处成功进行了航拍。

  希望增加更多的急救功能

  两人为记者演示的这架4支螺旋桨的救援“无人机”是他们造出的第三架,“原本这架也是用于航拍的,但是我们想到‘无人机’在救援方面可以有更广阔的用途,于是一个星期前对线路重新进行改造,增设了收放结构,从而实现了精准搜救的功能。”陈佳佳说。

   据了解,这架救援“无人机”的最快时速为60公里,最高可以升到2000米的高空,俯瞰整个徐州,飞行时间可以达到40分钟。不过在制造过程中,由于对 设备的不了解,也经常有零部件被烧毁或是试飞过程中掉落地面,只能进行修复或更换新零件,共投入了数万元。尽管如此,两人仍对“无人机”领域的前景充满信 心。

  郑茂金告诉记者:“近期我们会对救援‘无人机’申请专利,还计划增设急救功能,除了救生圈,未来还要实现精准投放救援药品、急救包、救生衣、充气救生艇等,并组建‘无人机’救援志愿者组织,希望可以协助消防队、救援队等机构共同实施救援。”

相关资讯

更多无人机资讯